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宽版

北美户外俱乐部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楼主: yeah

梅花桩——遗世独立的中华武术精华

[复制链接]
扫一扫,手机访问本帖
 楼主| 发表于 2009-4-10 21:03:43 | 显示全部楼层

梅花剑的教学方式

我教梅花剑采取了较为独特的方式。因为我过去在学校时学习过梅花剑的套路,我毕业几年后,我发觉我所学的套路几乎不记得了,能记得的只有几个剑式而已。工作后,经常在单位的文娱活动中表演,就只好自己编排了!后来我见到我的老师,我说:"老师您教我们的梅花剑套路全部忘记了!"

你们猜,我的老师怎么说?我的老师说:“这就对了!全部忘记就对了,你现在能够自己编,说明你学会了!我教你们的剑套路我编的,我学的是你们师爷编的。现在要我再教你们,肯定和原来不一样,我教你们的套路早就忘了”哦,老师原来是这个逻辑!

所以,我现在教学就先教孩子13个基本剑式,这些剑式是每个拳派基本都采用的,根本不是梅花桩专有的动作。
然后,我编了一套剑教孩子们,等孩子们练熟了。过一段时间,我告诉孩子们,你们现在将套路忘记掉,我们再学一套新的。
孩子们很有些舍不得!
后来,我和他们一起创新一套新的梅花剑,他们慢慢就将原来的套路忘记了。最近,这套新的梅花剑基本成形,前几天(4月6日)的讲座上,我要一个孩子表演了这套剑,获得了大家的好评!
学习梅花剑需要把握的是13剑式、剑的变化规律、因场地和环境随机应变的本领、梅花桩的步法和身法以及剑的使用特征。梅花剑的根本是梅花桩的拳法,其实剑法就是拳法,学习剑法有利于提高拳法。
 楼主| 发表于 2009-4-10 21:12:5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大家!

谢谢积木、Taijifan先生还有SUN兄等,谢谢大家的鼓励,我正在努力!我也希望梅花桩在温哥华发扬光大,也希望所有的中国功夫能够在这里发扬光大!

每次看见跆拳道、柔道和瑜伽在这里这么盛行,很多中国人都在学习(特别是孩子学习跆拳道的最多),心里不是滋味!为啥别人比我们推广的好?我们到底有哪些不足?我总觉得我们这帮武术爱好者,责任重大!我们应该共同努力,将中华武术在这里推广开来,而不是内战。别人的商业模式是否可以借鉴?我们如何推广中华武术?我最近也开始武术训练班,一则运用商业模式推广武术,二则我在温哥华也需要生存。但如何大规模发展武术,我觉得需要大家共同努力,互相推广,互相鼓励!

所以,我和几个朋友组建了“加拿大中华武术健身养生协会”。协会成立2个月来,我们已经举办了三次讲座,还算成功,但愿能够为中华文化传播出点力,也希望大家的参与,我们一起努力!
 楼主| 发表于 2009-4-12 16:12:36 | 显示全部楼层

梅花桩武术的基础——架子

梅花桩的武功是从架子开始的,架子是由桩步、桩步变化和行步三个部分组成。

桩步为五个固定不变的基本动作,即:大、顺、拗、小、败五势。五势对应金、水、木、火、土五行,按照五行相生的顺序变化,大势可变顺势,顺势可变拗势,拗势可变小势,小势可变败势,败势再变回大势。桩步五势分为正向和反向五势,每个式子站桩3-5个呼吸,就变化为下一势。在梅花桩的所有训练之中只有五势是不变的;

桩步变化为五势之间的变换过程,比如:大势变顺势可以有很多种方式,只要符合运动生理,不违反凝神忘形、行气聚气之理,怎么变化都可以。初学者一般会学习几种变换形式,练熟以后可以自己引入别的变化方式;

行步变化为梅花桩架子每个角之间的变化方式。梅花桩一趟架子共有九个角,每个角为五个桩步正反两面的变化过程的一个循环,一般站一趟架子需要时间40分钟到一个小时不等。行步就是从第一个角到第九个角之间的变换过程。行步以摆法、撤法、扎法为基础,也是变化无穷的。

梅花桩架子讲求动静结合,动极而静,静极而动。在架子中桩步为静,桩步变化和行步为动,动静之间互相变化,动静互根。架子中的动为“忽然而动”,为“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动”之动。架子中的静为寂然不动,从“动”进入“寂然不动”,需要做到“六合”,要一静而无处不静。

以上是简单介绍梅花桩架子的一些基本知识,喜欢梅花桩的人可以和我继续探讨,我会尽力将我所知道的道理说给大家听。
发表于 2009-4-14 00:26:29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

sun99您好,福州网上的帖是您贴的吗?有鸟迹拳。。。。。。
福州市武术协会委员
                    福州老年大学太极拳学会会长、六段拳师
                          左海拳社社长兼主教练    陈德仁


    一、国术的起源、传承与发展
    国术即中华武术。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地创立、传承、交流、研发而形成具有世人所共识和推崇的又独具特色的中华民族防身健体之武术,誉称国术。早在原始社会中,我们的祖先为了生存与生殖,必须人与自然斗、人与物斗、人与人斗。为了优殖而“争雄”(动物争雄而斗角)人类还要琢磨“新招”,制服对手,这叫“勾心”。在出土文物中有石器时期的石锛、石斧、石钺等。早期象形文字“争”字即武器上头有把刀,“斗”字即双方执着有枝叉的树木杆为对打武器,“新招”即武术刍形。据《吕氏春秋•荡兵篇》载:“未有蚩尤之时,民固剥林木以战……不可禁、不可止。”至夏禹伐九黎、三苗等部落战争之前,仍是削木为械。后来,我们的祖先掌握了合金冶炼技术,出现了青铜剑,剑有双刃与剑尖可砍劈、撩架、削截、冲刺、独具威力,是当时最先进的短兵器。战国时期,秦始皇无道,诸侯反秦,天下大乱。战场上除手搏外,主兵器为刀枪剑戟,剑更显突出。如“荆柯刺秦王”、“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和楚霸王引剑自刎。《汉书——艺文志》中收《手搏》六篇《剑道》卅八篇。剑术剑法多于拳法。“拳兴于齐,剑起吴越”福建是闽越,福州是闽都,说明福州一带以剑道为主的武术已初具规模。
    二、福州国术发展沿革
    福州国术“远肇于唐,盛于明清。”唐朝实行武举制,文人、武士兴起练武之风,民间兴起结社习武,有相扑社、英略社等。唐代把裴将军剑术、张旭狂草与李白诗誉称“三绝”。而李白从少好武,练就一身剑道,常随身佩剑。当时,盛行文人佩剑。第二次兴起练武高潮,是戚继光多次入闽剿矮,编《练兵实纪》练徒手与短兵器实用的杀敌本领。军民共练,同仇敌忾,士气昂然。军民并肩,御寇剿矮,誓死保卫家园国土。杀得日寇尸横遍野,收拾战场时,在各田埂旁就地掩埋,如在南门外下渡尾的三叉街至峡北的古干道两侧田野,到处星散地堆埋着矮尸,人们把这野坟称为矮堀,指堆埋矮寇的堆堀;在郭宅,下田等村附近,矮堀比较密集之间,住有农户,后来人口渐多,发展成为一个小村庄,叫矮堀村。建国后,借谐音改步卓村;再者,在东门外一带又有星星点点的矮堀遍野,计近百堆,人们统称这一片矮堀为81堆(地名)。戚家军御敌于各城门之外,西门外洪塘乡,是七省经略,立下东西第一战功的抗矮名将张经出生地,日寇深仇,进犯福州时,强攻洪塘,大肆屠杀村民。一场血战,杀退强盗,这时堆埋一个大墳堆,称万血墳。从福州诸城外战果看,百姓练武普及,这时又传播扁担法、锄头法、棍杖术就地取材,全民皆兵,保家卫国,宏扬尚武精神。明末清初,受民族岐视影响,激起民愤,有反清复明举动,传说雍正皇帝,下令焚寺诛杀僧尼,许多擅武僧尼及反清壮士,逃逸边远僻静山村,秘密传拳。形成第三次习武高潮。满清晚期,政治腐败,丧权辱国,割让国土台湾,群情激愤,东洋鬼子野心勃勃,得寸进尺,强占我“东三省”,“有压迫就有反抗”,清末至民国初期,热血青年,习武报国。福州城乡武馆林立,尤其芦沟桥事变后,几乎村村有武馆,村民集资,延聘拳师进大宅院授拳。一套结束,再练二、三套,授拳结束师父又被别村青壮年所聘,有的设在宗祠大厅,有的设大院宅的大厅、大井和门前大埕,像“南离乡”南门外下渡尾各乡村多聘林传务(郭孔熙祖传郭家拳,只传本村)。东门外多聘阮东拳师,北门外多聘王鼎拳师。诸多拳种争奇斗胜。鸣鹤拳传播面较广些,由于国难当前,福州两度沦陷。练武热血壮士,纷纷组成大刀队杀敌立功。我地下党中共福建省委派刘润世、陈亨源等以公开身份组织游击队,痛击矮寇,刘任国民兵团副团长兼军事教官,陈亨源任参谋长,国民兵之中多为我下地党员(游击队员)有合法组织,利于公开练武又一练武高潮。回溯过去700多年之间,设武科殿试,即从宋绍兴十八年(1148)至清光绪二年(1876)间,就有柯熙、樊仁远、江伯虎、陈良彪、郑公侃、方枢、宋鸿图等七位榕籍武状元。科举也促进了民间习武之风。
    三、浅说福州国术种类和特色
    福州是我国东南沿海名城,历史悠久,经济繁荣,文化发达。武林人士,南来北往,高手云集。“南拳北脚”,融为一体。过去福州南拳特点“拳头全藉快拍慢”强调“短频快”,短拳最忌拳头拔出节要求左右手频频发拳称为“连珠炮”,南拳强调以刚取胜,如铁砂掌、金刚帚。金鸡踏斗,地术犬法融入北拳的脚法;诸多拳种,特别飞、鸣、宿、食、纵五类仿形鹤拳,强调刚柔并济,柔如棉,刚似铁。牛法中的“牵牛过栏,马张三角。”即类似太极拳“引进落空”而“顺水推舟”击败对方,一改“快拍慢”的手法,吸取长拳(北拳)及太极拳的“后发制胜”等技法,形成“新南拳”。至今,最流行的有龙桩、虎桩(偏刚)、金狮。其中罗汉拳传入福州形成三个流派,有一派为避清兵镇压,改名香店拳。龙桩是南少林拳,由朱世德僧人投奔古田县,秘授余祈贤,余传二路拳(偏柔),该拳流传分布广,包括福州、南平、宁德、莆田四个地市和东南亚一带。包括下列儒法、鱼法、猴拳计16种,还有女人拳、仿鸟迹拳等。并有多位传授太极拳如黄人武、陈东官,而林燧、曾淦春还兼八卦掌,内家拳中的形意拳,只施光强等少数人专长,除林燧广传八封掌外,太极拳传的面最广。
    四、重点介绍福州武坛拳师
    近现代福州地区,国术精英,人才辈出,高手云集。因限于篇幅,仅重点介绍几位,还有许多人,只能点到为止。1,张经,西郊洪塘乡人,武艺超群,学问渊博,能文善武,足智多谋。官居(福建、浙皖、两湖、两广)七省经略,抗矮大捷,反遭诬陷,斩首。其孙为官时,排事实喊冤,得昭彐,赐金头御葬,立“东南第一战功碑”,葬于西门外原厝山,墓埕石兽被盗,尚有望柱一对。民间讹传称“张都墓”,且成为地名,今借谐音改为长春铺(距原厝尚需乘车两站)。2,据《福州市志》载历史上福州籍七位武状元的最后一位,南港乡江口村人宋鸿图,俗号“金刚姆“(1849年生,1879年患痢疾病逝,30岁夭亡。清光绪丙子年(1876年)殿试时,宋刀法精湛,步法纯熟,但演武之间,不慎大刀坠落,他功夫涵熟,急中生智,用脚一勾,大刀弹起,顺手稳接。继续舞毕,博得赞许,皇帝也高兴,钦赐一甲第一名进士及第。3,周子和字永宽号郇山道者,南屿芝田人。从小喜好武术,初拜永泰南派少林高手李昭北为师,习虎拳,练就“铁砂掌”艺满别师,师要考周握力,令周抓一大竹筒,五指运劲紧握,顿时竹筒碎裂。后其父又聘永泰嵩口蒲领村武师柯细弟,在家中设馆,备齐练功石及十八般武器,周前后学得南少林拳中儒、鱼、牛、犬、猴、鹤、鸡等七法,周更醉心于虎拳,苦练八年,终成一方高手,曾被聘于南屿乡、上街、台江及城内南后街元帅庙内设馆收徒。周与、张长和(茶亭和)及青圃和,合称武林“三和”。周能诗善字画,故居仍有《郇山道观》巨额大字,仓前街“及时图”钟表店与中亭街未见斋笔墨店照牌额,留有墨迹。4,谢崇祥又名如如,长乐县人,享年78岁,早年跟“盘屿八”学鸣鹤拳。1883年设武馆,授徒甚众,是福州鸣鹤拳一代宗师。5,王鼎,别名夏莲(1882年10月——1985年10月),榕籍,8岁随父练梅花拳。1928年参加南京中央国术馆学习,曾任十九路军国术教官,结合南北拳特点,创编“上乘梅花拳”。1983年任省武协委员、市武协顾问,1985年任市武术馆副馆长。寿享103岁。6,林燧,别名秋浚(1907年7月——1986年8月),榕籍,1921年学杨式太极拳,1922年在南京国术馆,随吴峻学八卦掌,1926年在广州随顾汝章学少林拳。曾在南京、江西、湖南、广州、九江任太极、少林拳教练,又在河南省、福州市传授太极拳和八卦掌。1987年著《正宗八卦掌》传世。享年79年。7,陈依九,榕籍,1902年生,曾学过泰拳、醉拳、猴法、龙桩,后师承陈阿银,专研狗拳,人称“铁脚九司”,曾往新加坡设馆授拳,1979年参加第一届全国武术大会获奖,是省武协委员,市武协顾问团团长。是福州狗拳宗师。8,林咏雩,榕籍,1897年生——2000年逝,一生跨三个世纪,享年103岁。曾评为全国健康老人。初承家传,学得齐眉棍,后师承河北李景曦,学“龙门三合掌”(少林、武当、峨嵋三拳综合),1984年代表省队出席(兰州)全国武术观摩交流大会获优秀奖。并先后参加省武术观摩,多次出席福州本市及国际武术交流表演大会。擅吟诗,为武术界中文人。9,洪正福,1923年生,安徽祁门县人。任市武协顾问团副团长,中国武协荣誉委员,省武协副主席,省体育总会委员,国家级裁判,武术副教授,福建体育学院武术教研室主任是万籁声自然门、六合门的传人,1939年师从王于岐学罗汉拳。1957年全省武术大会获总分数第一名,同年参加全国武术观摩获表演奖,1958年任省体工队武术兼击剑教练,1960年调省体院武术教员兼教研组长,1976年任省体院武术教师,先后任武术教研室、综合教研室主任。从1959年后,多次担任全国武术大赛裁判员、裁判长、副总裁判长等要职。撰写《气功与太极》、《福建省南拳技术资料》、《南北拳种相互学习的刍议》、《长拳步形的调查分析》等。主编《福建武术拳械录》、《福建武术人名辞典》。领衔合著的《永春白鹤拳》列入中华武术文库。1991年被定为《中国当代武术名人》摄制成《洪正福武术录相专辑》。10,曾乃梁,榕籍,1941年生,市武协顾问团副团长、中国武协委员、中国武术学会委员、福建武术队主教练、高级教练、国家级武术裁判。九段拳师,现任省体工队咨询教练员、省武协副会长、学术委员会主任。在省武术队主教练任内,精心培育而成绩卓著的运动员有国内外金牌得主魏丹彤、新南拳王王慧玲、蝉联冠军,誉称“太极之花”林秋萍。成绩突出独揽及蝉联国内外大赛32面金牌,功夫之精,无不叹服,被号为“太极女神”的高佳敏,曾老师的另一位杰出武将陈思坦刚巧也独得大赛32面金牌,被国际武坛誉称“太极王子”。学子中还有李强、吴秋花、周育玲、吴贤举、傅正芬、黄丽芳、邱金雄等一大批国内外大赛名将。累计荣获金牌一百多枚。为我国武坛作出杰出贡献。多次被授予国家体育运动荣誉奖章,多次受福建省ZF记功,授予省“五一劳动奖章”、省劳动模范、省优秀专家等称号。获国务院颁发的对有突出贡献的特殊津贴专家证书,并获“中国当代十大教练”称号,1996年又获“世界太极科技贡献奖”。在学术上又有较高造诣。1987年发表论文《太极运动推向世界战略之初探》获首届全国武术学术研讨大会优秀奖,论文在《中华武术》、《武术健身》、《武林》、《中国武术精华》及《中国体育》外文版上发言,是《中国大百科全书》体育卷与《中国武术大辞典》部分条目撰稿人。参与《中国武术史》、《中国武术段位制》、《国际武术推广教材》的审定工作。与卫香莲合编《太极拳入门及功法》,其中《六手太极功入门》被译成日文,在日本推广。主编《体育欣赏入门》还与他人合编《武术运动小知识》、《武术基础练习》等。受武术研究院委托为全国武术中、高级教练员培训班撰写教材,多次讲课。并与弟子合作拍摄《太极大系》制成太极系列录像带VCD碟片七盒。对学子“入门与提高”,总结采取教学“分段法”(分四阶段)与十大教学法以太极语言表达“运动情感”,“以心练拳”达到“拳情并茂”,从而进入“吾即太极”全心身投入的境界。11、武林奇人万籁声,湖北武昌籍(1902年——),是杜心五开门弟子,集文、武、医于一身,有《国术教本》等13部专著传世,是自然门一代宗师,中国著名武术家。12、胡金焕,莆田籍,福建师大武术教授,市武协副主席、省武协副秘书长。合作发表《鹤拳》、《南拳汇宗》等十几部武术专著。13、陈修如,榕籍,擅罗汉拳兼太极十字连环掌与太极十三势。德高望重,授徒甚众。张长和,榕籍(1859年9月——1933年12月),崔达年,榕籍(1868年3月——1933年3月),方何庄,莆田籍(1875——1940),高连升,长乐籍(1874年11月——1960年11月),陈芑洲,榕籍(1875——1951),王于岐,福州人(1883年9月——1962年5月),肖铄德,本省人(1883——1941年),周振群,榕籍(1885——1950年),黄人武,榕籍(1893——1960年),刘宝棠,长乐人(1896年7月——1982年8月),吴福官,榕籍(1897年11月——1976年3月),陈世晨,榕籍(1898——1975),陈仁添,榕籍(1900年5月——1983年12月),施一峰,榕籍(1900——1974年),何国华,福清人(1902年3月——1979年8月),房利贵,榕籍(1920年5月——1980年11月),张福炳,榕籍(1902年11月——1984年11月),林传务,榕籍(1905——1985),曾淦春,古田县人(1906——1960),李应坚,榕籍(1909年6月——1991年5月),陈东官,榕籍(1913——1979),郑能祥,榕籍(1919年8月——1986年12月),林贞兰,榕籍(1893年2月——1983年10月),林纾字琴南,号畏卢又号冷红生,榕籍(1852——1924),译著多,拳名为文名所掩。郑端人的“撩拳”,达志禅师的“风摩掌”,韩信国的燕青拳,拳法独特,皆为武林名手。而现代的武林英杰有王培锟、林荫生、陈政禄、余宝炎、何慎楚、孙学松、许发清、潘兆经、潘祥松、叶登升、郭孔熙、李学舜、林祥彪、郑健、**藩、林海、王健中、高贞灿、谢品官、蔡楚贤、翁治兴、洪鼎生、金静夫、纪灼弟、王立忠、王震华、叶大新、叶胜保、许国良、阮东、庄圣梅。金焰,榕籍,市武协副秘书长,国家级裁判,郑金泉、陈世明、金天玉、陈金夏、陈经峥、郑礼楷、张天赐、涂基清、陈修、林在培、张敬祥、陶健、陈德仁、黄秀玉、陈金文、陈金龙、梁守忠、游幼波、林庆端、施光强、李在铭、潘荣基、潘耀坦(孪生兄弟)、田力、王银东、黄子清、李逢良。新秀林旭、罗文斐、周伟龙、张锦武、薛辉、陈建平、陈汉雄、郑德明、胡成武、吴秋花、翁庆政、孙其波、高佳敏、陈思坦、林秋萍、魏丹彤、陈宁、林颖、杨威等。近代及现在武林人士,不完全统计,并简介近120位。
    五、简叙武术国际交流与两岸交谊
    早期,较突出的有两位,一是周子和,是清光绪廿三年(1897)日本国琉球人上地完文来榕拜周子和为师,兼学伤科草药,学十三年,至清宣统一年,上地完文回国传拳,称为上地流空手道传至美、加、菲、法、英等国家及香港地区,后该会长率团来南屿寻根,确认周子和为该空手道始祖。第二位是谢如如,又名崇祥,幼迁居福州星安桥畔,秉承家传,后又得“盘屿八”精传,成为鸣鹤拳一代宗师,日本冲绳人,东恩纳宽量于1877年持羲村御殿函,渡海来榕拜如司为师,经三载苦练,1880年回日本,在原籍西村本领寺前设唐手道练习场。从此,毕生致力唐手道的研究与指导,成为那霸手中兴之祖,为纪念谢如如与东恩纳宽量在中日武术发展中之杰出贡献。日本国冲绳刚柔流泊手空手道协会调查团渡嘉敷唯贤等22人拜祖并立《显彰碑》于“省体育馆”前。
    至1993年前的十年间,我市武协先后接待来自日、美等十三个国家和地区的39个武术团体共五百多人次,来榕寻根问祖,交流技艺,先后近十次派武术团出访日、美等国,传授武技,促进友谊。随团出访的拳师有1984年访美的阮东,1984年访日的纪灼弟、林旭,1986年访日的陈依九、陈经峥、林在培、洪正福、洪鼎生,1988年访日的蔡楚贤,1991年访日的陈政禄、金静夫。国际名人高佳敏受中国武术协会的派遣,赴日讲学,访问过日本、新加坡、菲律宾和澳门、香港地区,陈思坦访问过日本、新加坡、菲律宾、马来西亚、罗马尼亚、波兰,还有几位新秀林秋萍、魏丹彤等随团出访日美等国。曾乃梁老师,在历次国际大赛中,历任中国队主教练、领队等要职,并于1995年第二届世界太极修炼大会聘为大会导师,1996年任菲律宾国家教练,1998年起多次赴日本讲学1997年受聘任印尼国家队教练。福州武协当东道主,多次组织国际武术观摩表演交流大会。2005年,由日本冲绳人东恩纳胜男领队的国际刚柔流空手道友好访问团,来榕寻根访问。经市武术协会布置由市老年大学太极拳学会为东道主,准备联谊事务,提供联谊会场,举办较大规模的邀请国际(冲绳)刚柔流空手道友好交流联谊会,由市武协左海拳社社长、校太极拳学会会长陈德仁(六段拳师)主持会场。校领导、周教育长入席、市武协常务副主席李一端致欢迎词,入席的有福州师大胡金焕教授,应邀登台表演交流的拳师有:市武协副秘书长翁治兴(虎拳)、潘兆经市武协顾问,鹤光拳社社长(白鹤拳),省、市武协委员阮东(鸣鹤)、市武协常委、兴闽拳社社长纪灼弟(食鹤),鹤龄拳社社长陈汉雄(飞鹤),左海拳社会员李恭好(纵鹤),原罗汉拳研究会副会长林菲松(罗汉拳),省武协常委致柔拳社社长金焰(陈式太极),市武协委员左海拳社社长兼主教练陈德仁(杨式太极拳)。校太极拳学会名誉会长、省武协副主席高佳敏(致贺词),大会开得友好热烈,联谊增进友谊。同年8月又与来访的台胞林冠澄拳师,开一场切磋推手交谊会。台胞林冠澄对太极推手中的阴阳相济有独特见解,我们很钦佩,我市几位推手对练爱好者与之交手,受到林先生赞许。林与陈会长互赠著作留念。福州晚报拍照并报导。在这之前,1989年福州武术队首次与台北市国术队在厦门集美同台表演,1991年台北国术队应福州武术团队邀请参加国际比武大会。目前,我市武协与台北、台中、台南、高雄、桃园、基隆、彰化等地国术团体,保持友好联系。
    六、武术语汇富含生活哲理
    “相拍、算拍、算了再拍”——凡事先谋划后再干;“相拍籴术米,跪礼卖糍粑”——进货时竞竞业业,售卖时和霭可亲;“先礼而后兵”——先把道理说透,不得已时,才动真格;“让人三分不算输”——凡事互谅互让,不必斤斤计较;“凶拳不打笑脸”——微笑可和缓紧张气氛;“相拍呒占前,食酒呒退后”——往离是非之地,图个平安;“拳头片、压死人”——遇吵架,别看热闹,免闯祸;“冤宜解,不宜结”——凡事双方主动化解;“退一步天高地阔,进一步逼虎伤人”——凡事退一步、想一想,得留人处便留人;猛虎都怕地头神——入乡随俗,尊重和适应当地习惯;“鸡角仔斗大”——不自量,又好斗生事;“一捶拍中心肝窝”——针对要害,一点即破;“没两下没敢去乡下”——凡事基本功要扎实;“有两粒蕃暑米”——指有两下子本领;“相拍告叫,有赢呒输”——凡事先挑明白,避误会,免怪罪;“空腹受拳头”——注意别白挨打;“有食瞑粥”——有一两套功夫。“教徒弟拍师父”——忘本、逆反、忘恩负义不可取。武术是中华文化魂宝,武术是非物质文化遣产,也应可虑保护。
    记忆中的太极拳师有林鸿基、何幼庭、陈春顺、程莺哥、林心慈、吴学灼、陈其琛(纵鹤拳)、黄勤龙、黄武平、陈国钦等,曾老师培养的而分布于本市的五、六段位拳师有王言贵(主任医师)、黄秀清(省老年大学教师)、曾建凯(多次随团出访并获奖)、周建榕(多次随师出访交流并获奖)、张瑜、林玉萍、李云、吴秀霞、苏庆秀、张宝金、高国钦(市老年大学教师)、曾老师的千金曾小红等。喜欢传统南拳,且练就一身好功夫的有魏庆、庄银荣、李恭好、刘华等。武林之中藏龙卧虎、英才济济。不过,因识浅、健忘,疏忽、遗漏处,诚请前辈、行家校正。深表谢忱!

为了养家开展新业务,为武术爱好者栽梅花桩,每根250加币

为了养家开展新业务,为武术爱好者栽梅花桩,每根250加币
 楼主| 发表于 2009-4-14 20:58:10 | 显示全部楼层

叶帅的梅花桩太小

叶帅,你的养家业务:梅花桩太小太秀气,价格也不低!粗算一下,100根桩也需要25000加币。

为了促进业务发展,请将你的梅花桩变成大桩,然后将价格优惠50%就可以了。

现在主要是没有地方栽桩,地方比桩更重要!你是搞测量的,留心一下哪里有便宜合适的地。
发表于 2009-4-14 21:11:27 | 显示全部楼层
郑礼楷是先师
 楼主| 发表于 2009-4-14 21:27:39 | 显示全部楼层

还真不知道鸟迹拳

SUN兄,我本以为梅花桩已经很少人知道了,不料,你学的鸟迹拳,恐怕知道的人更少。我还真不知道有您这个拳派,您有空多介绍介绍,让大家了解了解,学习学习,增长一些见识。

中华武术真是博大精深,丰富无比!
发表于 2009-4-14 22:00:32 | 显示全部楼层
以前听说过万老传下自然门内圈手也有上桩练习.练到火候心气下沉.目光会陡然卷起.鸟迹拳也有双人砖基练习.人站在立砖上进行推手练习,在对方负荷力下脚下无根.意在训练靠腰带动身变四肢均衡卸力发力,意在改变把重心压在双腿上发力.使双脚负担功能向运动功能转换,卢氏结构不是也有浑元力提重心岀体一说.当然各门训练方法不-样表达现形式也不-样.我这里只不过随便聊聊.仅代表个人观点.
发表于 2009-4-15 07:39:58 | 显示全部楼层
鸟迹是后创门派。
梅花可是大门派。我学的内八卦五行估计知道的没几个。
 楼主| 发表于 2009-4-15 10:54:05 | 显示全部楼层

武术门派的派生是武术的发展还是分蘖?

从张三丰创立太极以来,太极拳的发展是最为迅猛的,同时也是分门派最多的,从陈、杨、吴、伍、孙五个传统门派到赵堡太极、心意浑圆太极、郑子太极、道家太极等等,还有很多自封的马氏、王氏、李氏、刘氏。。。等等等等,太极的发展很快,发展也很迅猛!但也鱼龙混杂,是人不是人都可以自立一派,都来独树一帜,让人欢喜让人忧!
所以太极人觉得需要鉴别谁是正宗?谁是杂牌?谁是太极的创始人?是张三丰还是陈王廷?甚至需要分辨谁是武术?谁是太极操、太极舞?
武术门派的派生本身是一件好事,是武术发展的标志,但无限派生的弊端也显而易见。练了几天过路的拳,觉得心有所得,于是创立一个门派。没有文化的根,没有武术的源流,没有了解武术的传统,甚至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武术,就自作聪明开山立派了。

中国人有一个共性:谁都想自立为王,谁都想有一块天地,谁都愿意自站一个山头,所以一个一个的武术派别汹涌而出!

中华文化的最大特征是融合,体现在文化上是可以融合各种文化,同时同化各种文明。“有容乃大!”才是真正的中华文化。

梅花拳有一个传统值得推崇!梅花拳发展到现在,还没有分蘖,也没有形成什么派系,更没有新的什么梅花拳诞生,为什么?因为没有人敢。为什么没有人敢这样?因为练梅花拳越练心越虚,越练越觉得没有止境,越练越觉得害怕。
金庸武侠里有一种功法叫“吸星大法”,就是能够将别人的功力吸过来。我觉得梅花拳有点类似的东西,梅花拳能融合很多的拳派的东西,比如太极、形意、八卦、少林。那天SUN兄说梅拳密谱里有太极、形意和苌式武技书的东西,他说的是真实的情况,梅花拳里真是有很多拳派的东西。在学习梅花拳的过程中,你能体悟道家的炼丹大道,佛家的空无之说,儒家的修身养性,还能学习兵法、医理、预测等等,梅花拳像一渊深潭,没有底,没有止境。所以没有人称霸,没有敢创派!

因为梅花拳里有文场!!!
发表于 2009-4-15 11:10:53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叶说梅花拳里有佛法的空无,我是学佛的,请教一下老叶是如何体悟的?
 楼主| 发表于 2009-4-15 12:02:34 | 显示全部楼层

梅花拳里的“空”

积木,我不是学佛之人,对佛的理解很浅薄!说的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佛家讲“凡所有相,皆属虚妄”,空是世界的本体实相,所以学佛之人需要心空性空。

梅花桩的练功要求也是心空性空。练功的时候,心不空就会杂念丛生,杂念会干扰内气的运行。梅花桩要求站架子时要做到“凝神忘形”,神凝才能心空,心空才能忘形,忘形才能自然聚气,自然才是天人合一!
如果你在练功时想:我要以意导气,呼吸悠长、气聚丹田;我要身体正直、架势舒展;我要注意外界的动静;或者甚至想起今天中午我吃什么,谁对我不好,我下午有什么安排等等,这些皆是杂念。有了这些念头,完了,白练了!只有忘掉这一切,做到心空才是练功的根本。

梅花桩技击时的心态必须是空无的,如果两人还没有开始交手,心中已经有了一个模式、一种击倒对方的思路,那你就必败无疑了!那就是成见,就是杂念。所以,梅花桩的技击训练是脱离了成拳、拧拳的单独训练,成拳、拧拳都是有的训练,技击是“无”“空”的训练。成拳、拧拳的对打对练,看起来像是技击,其实是练功的方式,而不是技击。
梅花拳技击时称为“乱拳”,因为没有人会告诉你,我第一手是出上拳,还是下拳,或者是先出脚还是先出手,所以如果别人还没有出手,你先有了应对办法,那岂不是牛口不对马嘴?这个时候的你的心理应该是处于一种“空无”状态,才能随机应变!五代祖师杨炳《习武序》里有一句经典的话描述这种状态:“圣人之心,如明镜止水,无彻不照,事来随应,不先事而为之备,不后事而为之留。。。"空空净净的状态才是理想的技击状态。

梅花桩里谈到空无的地方很多!很多过程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是一种感受,是一种状态,甚至是一种境界。正如佛家所言:不能说,你说便是你错!我的老师常常讲:梅花桩是“借假传真”的工具,这正合符佛家的“凡所有相,皆属虚妄”之说。
发表于 2009-4-15 17:54:25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叶所言可以说是拳法中有佛法的思想,中国传统的文化中很多东西都是这样,不仅仅是拳法,书画,音乐,棋道,都有。

佛法不是不可说,佛陀说法四十九年。大德高僧一直都在说法。开口便错是因为见地不透。

佛法有自己的标准,所谓三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磐寂静。与之相合即为佛法。

拳法中有佛法,有道家,有儒家,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
发表于 2009-4-15 19:28:52 | 显示全部楼层
以前总觉得意拳大成有意思

看了这个帖发现自己太狭隘了

以后是不是要出国留学

才能学到中国传统武术

呵呵 玩笑 :P
 楼主| 发表于 2009-4-15 21:21:02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在说法的时候多是比喻

积木,看了我的说法,对于佛门来说是不是很可笑?我是槛外之人,所以对于佛的认识很肤浅,很可笑!但我喜欢佛的故事。我看过一些关于佛说法的故事,如《阿含经》,佛在说法的时候多是以比如和故事的形式在开导人,让人自己去悟,自己去感受。

拳谱里面也有类似的现象,有些感受无法说明时,就运用比喻的方式。比如:《梅拳密谱》里谈到“点气论”时说:“似梦地着惊,似悟道忽醒,似皮肤燃火星,似寒侵腠理打战悚,想情景疾快猛,原来是真意泓浓。。。”很多时候采用比喻的方式让你去悟。

其实,传统文化真是相通的,武术、书画、音乐、中医等,很多东西是相通的。我不是一个佛门弟子,但我喜欢佛的思想,喜欢佛的哲学,喜欢禅宗的悟道。武术里面蕴含了很多佛家的思想和哲学,武术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其实也是悟道。。。
发表于 2009-4-15 22:15:55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有什么可笑的,佛陀说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

老叶所说之言在某些层面与佛法相和。但与佛法核心还是有差距的。

如同不入梅花门无法深入梅花拳,不入佛门同样也不能深入理解佛陀言教。

佛传心印,也是一代一代传下来的,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发表于 2009-4-15 22:26:14 | 显示全部楼层
“圣人之心,如明镜止水,无彻不照,事来随应,不先事而为之备,不后事而为之留。。。"

这说的不只是技击,每个人看这句可能感受不一样。以佛法而言,心为因缘合和,境亦为因缘合和。由境生心,由心生境。两者本是同源。有对立即不是不二。照此修行路子不错,只是见地未彻。
 楼主| 发表于 2009-4-16 11:26:43 | 显示全部楼层

梅花桩的擒拿与小手套

梅花桩在练架子之余,有些辅助的练功,主要训练听劲和化劲。
听劲和化劲在成拳里有较为系统训练,但成拳需要有了一定的架子功底后才能进行,不然容易受伤!在练习成拳之前,我们通常练一些“小手套”和擒拿之法。

所谓“小手套”,不是戴在手上的手套,是一些对练的小手法套路,如我们经常使用的上下捶、三捶五点等,采用互相配合、真打实用的方式训练。我们称互相配合为“喂拳”。所谓“喂拳”,就像给小孩子喂饭,大人将饭勺递过去,孩子得将嘴巴伸过来配合,这就是“喂”,如果你给他喂饭,他头摇动,你就喂不进去,所以“喂拳”很强调“喂”。“小手套”的训练主要是训练感觉,训练听劲和化劲,这些训练主要为将来的成拳训练打基础。
小手套初期由慢变快,后来越打越快,最后只剩下一些出手配合的感觉了!

所谓擒拿,其实就是控制关节变化。梅花拳里有“六把总拿”,擒拿之法丰富多彩。我的老师燕子杰以其擒拿之法闻名济南。擒拿在梅花桩里其实是小招小法,小把戏,但很实用。擒拿是最好的训练听劲和化劲的办法,擒拿很疼!所以,配合的人如果不能放松听劲、跟劲、化劲就会很疼,特别疼!同时擒拿训练互相可以变化,本来是你在拿我,如果我听劲灵敏、跟劲快、化劲及时,我可以借你之劲反过来拿你,然后你可以同样听劲、跟劲、化劲再来拿我,这样反复训练。擒拿的部位很多,有腕关节、肘关节、肩关节、脖子、膝关节、脚脖等,很多时候多个关节同时使用。
擒拿其实是劲路的变化和变化的速度!

训练这些,最重要的是“喂”,你必须让人打、让人拿,很多人怕打怕拿怕疼,总想逃避,总想占上风,总想只拿别人打别人而不被拿不被打,结果总是练不出来。很多东西是你不被拿疼你不懂劲路变化,不被打中,不知道劲的走向。所以,不怕打、不怕拿、不怕摔才能练出真功夫!梅花桩很重要的就是练习这种“不怕”的精神!
发表于 2009-4-16 13:59:53 | 显示全部楼层
几天没来,这个帖很火呀,呵呵
 楼主| 发表于 2009-4-16 19:26:16 | 显示全部楼层

因为很多人不了解梅花桩

欢迎老蛇!
因为很多人不了解梅花桩,所以大家有兴趣看看。谢谢大家的关注!

梅花桩有特色的部分很多,除了我前面介绍的桩上练功、成拳对练、稀有兵器外,还有很多文化的东西,比如:佛道儒的思想,兵法之道和技击之法等等,也融合了很多拳派的东西。后面我会尽力将梅花桩的各种东西详细介绍给大家。

也欢迎大家在这里共同探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北美户外俱乐部

GMT-8, 2024-3-28 01:19 , Processed in 0.068704 second(s), 4 queries , Fil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